“每逢春节胖三斤”,加上春节电影票房冠军《热辣滚烫》的加持,各种减肥、消食的话题热度高持不下。近日,又有“喝茶刮油其实刮的大多是水”的话题登上热搜。

专家表示,喝茶可以促进肠道蠕动和排尿,但脂肪并没有被真正有效分解。通过喝茶来"刮油"效果非常有限,关键还是要管住嘴、迈开腿。
也就是说,喝茶只能解腻和产生饥饿感,并不能消脂,既不能消耗热量,也不能加速代谢,并不能真的“刮油”。而且,晚餐后用浓茶解腻也容易影响睡眠。
春节期间各种聚餐,美酒佳肴当前,一不小心就容易吃撑食滞,对于脾胃虚弱的老人和小孩来说尤须注意食滞带来腹胀、嗳气、反酸、大便不通等胃肠积滞等问题。
饭后滞胀感久久不消怎么办?有约君整理了一些常用中成药、食疗和按摩攻略,欢迎大家按需取用。
消食导滞
常用这些中成药和食方
食滞证,中医病证名。食滞,顾名思义,一般是指进食后食物在胃内没有被完全消化,滞留在胃肠道的情况。暴饮暴食、厌食症、吸收不良综合征等疾病常出现或伴有食积证。
使用中成药可以帮助消化食物,以恢复脾胃运化功能,适用于消化不良,食积内停之证。
消滞常用中成药是采用山楂、神曲、鸡内金、麦芽、莱菔子等药物组成的方剂,代表方剂有保和丸、枳实导滞丸、健脾丸等。
1.健脾丸
具有健脾开胃,可以治疗脾胃虚弱引起的腹胀、积食、食少腹泻等症状,药物中含有的人参、白术、茯苓可以补气健脾运湿止泻;山楂、麦芽、神曲可以消食和胃;木香、砂仁、陈皮可理气开胃。
2.枳实导滞丸
可以消食导滞、清热祛湿,适合治疗饮食积滞、湿热内阻导致腹胀、不思饮食、大便秘结、里急后重等症状。其中的神曲可消食健脾;茯苓、泽泻可甘淡渗湿等。
3.保和丸
可以消食导滞和胃,可以治疗食积停滞、嗳腐吞酸、不欲饮食等症状,其中的山楂、神曲一般可以消食健脾;莱菔子消食下气等。
4.开胸顺气丸
可以消积化滞、行气止痛,可以治疗气郁食滞引起的胃痛、嗳气、恶心、呕吐、食少纳呆等症状,其中牵牛子可泻下逐水、消积;陈皮可理气健脾;木香可健脾消食、行气止痛等。
5.沉香化滞丸
可以理气化滞,适用于治疗饮食停滞,胸腹胀满等症状,其中的枳实可破气消积;青皮可消积化滞;陈皮可理气健脾;山楂可健脾消食等。
消食健脾清胃火,除了可以用山楂丸、健脾消滞片等中成药,在家用麦芽、山楂煲水喝,或者用陈皮、生姜、鸡内金煲水喝,也能达到消食作用。而针对不同类型食物引起的滞胀,可采用不同的消滞法:
1.吃面食过多
导致积食,腹部胀痛。
材料:可用神曲30克、炒萝卜籽10克、麦芽10克。
用法:水煎服,一天一次,分三次服完。
2.吃肉过多
引起食欲不振,腹部胀痛,呃逆想吐。
材料:可用山楂肉90克,炒焦后研成细末,每次15克。
用法:用温开水送服,每日两次。
3.吃谷类过多
引起食欲减退。
材料:可取米饭锅巴(小米、稻米、糯米均可)适量。
用法:烧焦研末,用温开水送服,每次5克,日服三次。还可用炒麦芽30克水煎服,或用白萝卜捣烂取汁服用。
食滞上火诱发便秘口臭
对症荐汤水
在假期进食大量的高蛋白、高脂肪、高热量的菜肴,再加上烟酒和熬夜,也会让肠胃负担加重,引起的消化系统疾患以及系列健康问题,比如纳食呆滞、胃胀、胃痛、嗳气酸腐、恶心呕吐、腹胀、便秘、口臭、口疮等。对应不同的症状,以下几款对应的食疗方不妨一试:
1.布渣疳积鸭肾汤(食积嗳气)
材料:布渣叶30克,独脚金10克,白萝卜1斤,蜜枣3枚,新鲜鸭肾3个,咸鸭肾2个,盐少许。
做法:白萝卜去皮,清水洗净,切厚件,备用;新鲜鸭肾剖开,除去内里的脏东西,但不必剥去鸡内金(粘附在鸭肾内壁上的一片金黄色厚膜,俗称鸭肾衣),清水洗净,备用;瓦煲内加入适量清水,先用猛火煲至水滚,然后放入以上全部材料,侯水再滚起,改用中火继续煲三小时左右,加少许盐调味,即可饮用。
功效:有清热导滞、健胃消食的作用。适用于应酬饮食太多,脘腹饱胀不适,嗳气频繁,纳食呆滞,大便酸臭等症状。
2.马蹄茅根萝卜汤(口腔溃疡)
材料:马蹄10个,新鲜茅根4两,白萝卜1个,瘦猪肉4两,生姜1片,幼盐少许。
做法:马蹄、白萝卜分别去蒂、去皮,切厚片,洗净,备用;新鲜茅根(可用干净水草捆绑成一扎一扎)、瘦猪肉、生姜刮皮分别清水洗净,备用;瓦煲内加入适量清水,先用猛火煲至水滚,然后放入以上全部材料,侯水再滚起,改用中火继续煲两小时左右,加幼盐调味,即可饮用。
功效:有清热解毒、生津止渴、润肠通便的作用。适用于烦渴,口腔溃疡,咽喉肿痛,大便不顺畅,小便黄赤,排尿涩痛等症状。
3.玄桔草茶(虚火咽痛)
材料:玄参10克,桔梗10克,生甘草10克。
做法:将上述药材一起放入杯中用沸水冲泡,盖严温浸20分钟,即可饮用。
功效:有滋阴降火、利咽消肿的作用。适用于急、慢性咽喉炎,咽喉不适,或痛、或干、或燥、或痒,声沙、失音等症状。
4.蝴蝶花茶(实火咽痛)
材料:木蝴蝶10克,菊花10克,金银花10克。
做法:将上述药材一起放入杯中用沸水冲泡,盖严温浸20分钟,即可饮用。
功效:有清热解毒、利咽消肿的作用。适用于急、慢性咽喉炎,咽喉红肿疼痛,声音嘶哑,咳嗽等症状。
5.麻仁糊(肠燥便秘)
材料:火麻仁20克,冰糖适量。
做法:火麻仁洗净,捣碎,备用;瓦煲内加入适量清水,先用猛火煲至水滚,然后放入火麻仁,煮成糊状,冰糖调味,即可食用。
功效:有润肠通便的作用。适用于口干,肠燥,大便不畅通、小便不利等症状。
吃多不消化,试揉下脘穴
想缓解因饮食失节引起的胃肠胀满,不妨在饭后进行两分钟的腹部按摩。
方法为双手掌重叠,在中腹与下腹部之间,以肚脐为圆心,沿顺时针方向揉动,以腹内产生热感为宜。揉腹可以加快腹部血液循环,促进胃肠平滑肌收缩,使它们的蠕动能力加强,从而达到健胃消食的效果。
此外,腹部这个保健穴位,可以了解一下:

下脘穴
位于任脉与足太阴脾经交会之处,故其能和胃消食之外,还可促进食物营养吸收。
取穴法:在腹部正中线上,脐中上2寸。
按摩法:行点揉法。手微握拳,拇指腹点按于穴位上,先顺时针点揉、再逆时针点揉,如此交替按摩3-5分钟,以穴位局部感觉轻微酸胀为度。每日可按摩多次。